煤價止跌難破煤市困局 暴露三大“弊端”
添加時間:2015年10月16日
新聞來源:信息管理中心團隊
瀏覽次數:
時間:2012-08-20
環渤海煤價在經歷連續13周下跌后連續兩周止跌,但國內煤炭市場仍然低迷。運煤通道依然冷清,許多煤企煤炭滯銷嚴重,這使現行煤炭機制的諸多弊端進一步暴露。
煤價止跌難破滯銷困局
8月15日最新數據顯示,環渤海5500大卡市場動力煤綜合平均報收626元/噸,與前兩期保持持平。這意味著在經歷連續13周下跌以后,環渤海煤價連續兩周止跌,但這仍然是“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”發布以來的最低紀錄。同時,盡管情況有所改觀,但國內主要港口煤炭庫存壓力仍然很高,預計存量仍超過2億噸。
煤炭滯銷暴露三大“弊端”
第一,煤炭產能缺乏有效調控,過度市場化現象仍在持續。
第二、缺乏對國內外煤炭市場供求的監測和預警機制。
第三,價格形成機制不合理。
目前,國內煤炭價格在流通環節產生的成本過高,這導致國內煤價與國際煤價出現倒掛現象,在競爭中處于劣勢。這里面有流通環節過多、不合理收費、腐敗等諸多原因。
機制建設亟需加強
要想消除上述弊端,必須從長遠角度建立煤炭市場的良好秩序,深化煤炭領域的各項改革,完善相關的配套機制。
企業應該盡快建立中長期的預警機制,加強對市場行情和風險的監控與分析,政府需要從總量上對煤炭產量加以把握和調控,防止煤炭過度市場化和企業盲目擴大生產,特別是要加強對大型國有煤炭企業生產行為的引導。政府也要協調各相關部門,盡快建立合理的價格形成機制,減少流通環節,改善交易服務,嚴打煤炭腐敗,消除不合理的流通成本,從而盡快實現國內煤價和國際煤價的接軌。
目前,山西已正式出臺了《山西省促進煤炭電力企業協調發展實施方案》,鼓勵煤電企業通過資本金注入、股權交換等方式相互參股、控股或通過資產重組注冊成立新的煤電聯營企業,從而形成合理的煤電價格機制;同時將推動火電企業與省內煤炭企業簽訂長期戰略性供需協作合同,明確供煤價格以及價格聯動條款,建立長期協作合同全覆蓋的省內電煤供需管理模式,保證煤炭銷售。(詳情見網址)
http://finance.chinanews.com/ny/2012/08-20/4118719.shtml